12.8 境象闲谈 | 石至莹:物我之间
活动详情
时间:2024年12月08日 15:00-16:30
地点:敦煌当代美术馆商店
石至莹说:“对我而言,不管画什么,都在解决我对绘画本身的理解。”
近年来,石至莹开始以石窟造像和壁画为灵感,继续她的绘画实践,她偏好浮雕类造像,其形式介于二维绘画和三维雕塑之间,既平面,又立体,石至莹对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临界形态很感兴趣,并试着用绘画加以表示。
临界状态是一定程度上的混沌,是不确定性,是各种可能性生发的起点。浮雕上因形体高低起伏所自然形成的深度及明暗效果,表现在平面绘画上则是形色。这种在二维三维之间的转换对石至莹而言也是一种提炼,亦启发她从中寻找形之间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和节奏。
在三维与二维之间,在轻和重之间,也在物我之间,石至莹不断逼近艺术的真实。
本番闲谈由境象敦煌展览参展艺术家石至莹、她的好友 artnow 主编祝琳和展览策展人徐缓之一起聊聊,用旅游这个轻松的话题,打开关于石窟艺术的想象。
在闲谈中,石至莹将分享她的旅行观察,并以此展开,谈谈她的创作,也谈谈她在物我之间的探索。
嘉宾
石至莹
石至莹,1979生于中国上海,现工作生活于上海。2005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。石至莹以她近似单色笔触的广延的场景,比如海、沙、草等为人熟知。她试图用绘画语言表现事物的存在状态。在石至莹的绘画实践中,“显现”与“消隐”的互相转化被特别强调:水体、岩石、容器、佛像、珠子的质感和体量通过绘画性的笔触呈现,物体的形状却并不坚实,而是经由独自成立的线条、笔触和颜料传达内在的呼吸与节奏逻辑,在与视觉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建立起感性又稳定的结构。艺术家以流畅、富有观察力的绘画体现出事物生成与消解带来的瞬时性,捕捉了在事物、绘画平面和状态感受之间发生的极其缓慢但持续进行的转变。
徐缓之
徐缓之,生于南京,长于上海,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学士,新南威尔士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。他曾就职于香港汉雅轩,参与“西天中土”中印文化交流项目的统筹与协调工作,并参与筹建当代雅集空间计划“雅集园林”,任职期间参与多个国际性学术论坛及展览项目的策划与执行。他近期的策展实践包括:境象敦煌(敦煌当代美术馆,上海,2024);向西:从上海到松江,然后抵达江南(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,上海,2023)等。
祝琳
祝琳拥有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本科学位,和纽约大学(NYU)电影研究(Cinema Studies)专业研究生学位及伦敦大学金匠学院(Goldsmiths, University of London)当代艺术理论(Contemporary Art Theory)专业研究生学位。在成为艺术家之前,她于媒体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和编辑经验,先后就职于《ELLE》、《南华早报》、《Noblesse》和《artnow》等杂志,且目前担任艺术媒体《artnow》主编和生活方式媒体《Noblesse》内容总监。